宁静中蕴含勃发朴实中绽放华彩
添加时间:2014-11-17 点击量:43712
----最美女工邓志娟
今年43岁的邓志娟是侯马北铜公司熔炼车间精炼工段的一名普通女天车工。在婆婆的心里,她是“贴心小棉袄”;在儿子的心里,她是“了不起的妈妈”;在邻居们的眼里,她是“孝媳、贤妻、良母”;在领导和同事们的眼里,她是敬业爱岗的好职工。面对别人的称赞,她总是淡淡地说:“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”。
邓志娟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,丈夫踏实肯干,儿子聪明伶俐,婆婆身体健康,可这美好的一切都在2007年5月12日那天戛然而止了。这天中午,原本就患有高血压的丈夫突发脑溢血被送进了医院,平静的生活被突然飞来的横祸瞬间打碎。面对着整天瘫卧在床上、既不会说话、生活又不能自理的丈夫和高昂的医疗费,邓志娟顿时觉得天都塌了。她每天除了努力工作之外,时间都花费在了照顾丈夫的身上,可是,瘫痪在床的丈夫却没一点好转,依旧时时刻刻离不开别人的照顾。为了能有更充裕的时间来照顾丈夫,她放弃了当时工资相对较高的天车岗,调到了物业科,凭着微薄的工资支撑着这个家,照顾偏瘫的丈夫、年迈的婆婆和幼小的孩子。
(刘宝山:侯马北铜公司熔炼车间党支部委员,曾有多篇作品发表在国家级、集团公司报纸刊物上。)
在丈夫患病的日子里,邓志娟精心照料,每天坚持隔半小时给他翻一次身,一有时间就给他拍拍背,揉揉腿,还按时给他擦洗身子;只要天气好,邓志娟就会用羸弱的身躯吃力的把丈夫从二楼背到楼下空地上,晒晒太阳,搀扶着丈夫一步步的练习走路。后来听说针灸对偏瘫有疗效,她就背着丈夫四处找有经验的老中医看病,为了节省给丈夫治病的费用和不让丈夫受四处颠簸的痛苦,邓志娟就央求医生教自己找穴位、扎针,咬着牙在自己身上试扎,一次不行两次,一针扎不对就拔出再扎,经过十几天的反复试验,邓志娟身上到处都是青一块,紫一块的,最后她终于能准确无误找准穴位给丈夫扎针了。时间一天天在流逝,两年时间在不经意间转眼而过,经过两年不间断的治疗和她的细心照料,一直沉默的丈夫终于能“啊啊”的开口说几个简单的词语了,腿脚也能在拐杖的支撑下蹒跚迈步了,这在常人看来是不足为奇的小小变化,可在邓志娟的心里,丈夫却是“活”过来了,她积攒了多时的艰辛与委屈在那一刻得到了释放,生活的希望又开始在她的心里升腾,看着自己的努力,终于换来了丈夫的逐渐康复,她埋藏在心中的苦被甘甜的喜悦所替代。
但是天有不测风云。2012年4月24日,逐渐康复的丈夫突然病情恶化,虽然经过医院的积极抢救,可依然没能将他从死亡的边缘上拉回,丈夫最终还是撒手人寰,撇下了她们孤儿寡母和年迈的婆婆。邓志娟心中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一下子跌入到了谷底,她真想抛开一切烦恼随丈夫一起离开这个世界,但是望着眼前白发苍苍、风烛残年的婆婆和茁壮成长的孩子还有这个支离破碎的家,她不忍心撂下这一切不管。这个家需要她来挑起重担!在领导、同事和亲朋好友的帮助下,她怀着悲伤的心情处理完丈夫的后事。为了不让老人和孩子难过,她把悲伤悄悄埋藏在心里,擦干眼泪,安慰婆婆说,“妈,您别有其他想法,以后咱还像以前一样一起生活,你就把我当自己的姑娘,我会好好照顾你的!”一席话,感动的婆婆热泪盈眶,她拉着邓志娟的手说:“妈早把你当成我的亲姑娘了!”丈夫病逝后,婆婆想去另一个儿子家过,可是邓志娟想到婆婆跟了自己这么多年,生活习惯和自己已经有了默契,到了其他儿子家,怕老人家不适应新的生活环境,饮食起居不方便,就主动要求婆婆留下来和自己一起居住,一是照顾婆婆方便;二是想好好陪着婆婆从失去儿子的阴影中走出来;三是想让婆婆和孙儿住在一起,享受天伦之乐。经过邓志娟的苦心劝说,婆婆终于留了下来。于是,她除了上班外就是精心照顾婆婆,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问婆婆想吃什么,然后为婆婆做好饭菜端到跟前;婆婆年纪大了,难免有时腰酸背疼的,她就时常替老人揉肩捶背,侍奉旁边;婆婆爱看电视剧,但因视觉衰退,记忆力、理解力退化,常常搞不清楚剧情,她总是陪在身边,给婆婆细心解说,看到高兴处,一家人总会忍不住哈哈大笑,欢乐的笑声不时阵阵飘向窗外。
丈夫病逝后,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除去必要的开支外还要偿还以前欠下的医疗费,再加上孩子一天天长大,邓志娟那点工资往往是捉襟见肘。为了支撑起这个家,她又找到了公司领导,主动要求调回熔炼车间天车岗工作??墒?,此时她毕竟离开岗位已经5、6年了,天车的操作技术日渐生疏,再加上年龄越来越大,工作起来相对吃力。但是邓志娟是一个不服输的人,为了尽快适应生产需要,她利用一切机会补充工作经验的不足和理论知识的匮乏,车间、公司举办的各种培训她都积极参加;工作中她仔细体会每一个开车要点,逐步摸索和掌握天车的各种性能,经过不断的经验积累,她短时间内掌握了天车的操作技术,开起车来平稳娴熟。
熔炼车间是主体车间,每一块阳极板都是靠天车不停的加料、扒渣,最后浇铸出来,天车岗是个既操心又劳累的工种,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它,任何时候车上都要有人坚守工作岗位,单50吨阳极炉还好说,一般上午时间就能把大活干完,中午两个人还能换着吃饭,休息会儿,可是100吨阳极炉近年来一直是满负荷生产,24小时一炉铜,为了抢时间,赶任务,往往是一浇铸完,就马上加料。近一段时间,100吨阳极炉运行时间稳定,每天浇铸完总是在中午11点左右,正好赶到吃饭时间,为了不耽误生产,浇铸完就要及时给炉内加料,天车就开始马不停蹄的运行,因为第一批料只能加一些残极或是碎铜,需要两个小时不停的运行才能够满足生产需要,可是等100吨加完料后,50吨阳极炉又开始扒渣出铜了,就这样不停的干,中间连个吃饭、休息的时间都没有。这些工作对于年轻人或者是男职工来说不算什么,可是放在一个年龄40多岁的女人身上,却是相当劳累的,可是邓志娟却没叫过苦叫过累,总是默默地擦掉脸上的汗水,伸一伸疲惫的腰身继续工作。
(吕晓娟:侯马北铜公司熔炼车间女工委员——曾多次在集团公司报纸刊物上发表过作品。)
熔炼车间工作环境差、温度高是众所周知的,每年从刚进入3月份开始,车间生产现场温度就高达三、四十度,天车驾驶室里温度会更高,在里面呆一会儿就会汗流浃背,更别提干活了,有时赶上风向不好,呛人的气味会刺激着眼睛和呼吸系统,不是睁不开眼就是呛得人直咳嗽,可是她带上厚厚的防毒口罩坚持作业。天车岗是一个高危行业,生产现场除了人就是设备,本来高空操作视线就不清楚,工作起来特别操心,一到阴雨天或者冬天,生产蒸汽大,视线就更不好,增加了作业危险性,但对于这些困难,邓志娟总是默默克服,不管再苦再累,她依然精心操作,保证安全、高效地完成各项生产任务,得到了车间领导及同事们的好评。
看着一天天因忙碌、劳累而略显疲惫的邓志娟,同事们半开玩笑的劝她说:“邓姐,你都这么大了,还回来开天车,不觉得累么?”她总是笑笑说:“我很感谢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关心,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,是你们伸出了援助之手,我现在有能力了就多干一点,没有什么累不累的,咬咬牙就过去了!”几句简单的话语,充满了邓志娟对生活的信心、对工作的热忱。她在熔炼车间工作的几年里,不计报酬,不喊苦累,总是安全、高效的完成各项生产任务,并针对岗位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多项,2013年被评为集团公司“三八技术能手”。
这就是最美女工邓志娟,宁静中蕴含勃发,朴实中绽放华彩。(侯马北铜公司熔炼车间 刘宝山 吕筱娟 供稿)
(图为邓志娟与婆婆)
上一篇:
平凡中的幸福
下一篇:
用奉献谱写爱的篇章